伴随宏观政策“组合拳”效应持续释放,今年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显著。
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转为增长0.8%,扭转了自上年三季度以来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的态势。
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至2月份下降0.3%转为增长2.6%,企业当月利润明显改善。利润改善的同时,工业企业营收增长持续加快。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增速较1至2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增长4.2%,较1至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增速自上年12月份以来持续加快,为企业盈利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分析称。“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增强、宏观调控效能提升的背景下,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速均明显加快,企业经营状况的企稳和盈利能力的改善,共同拉动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利润增速转正。”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分行业来看,近六成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制造业改善明显。
一季度,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近六成;有24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至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回升面达58.5%。其中制造业改善明显,一季度利润增长7.6%,加快2.8个百分点。庞溟表示,从结构上看,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支点和亮点在于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牵头,“两新”政策加码,拉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经济质量与效益协同并进,企业盈利修复实现扩面、提质、加速,推动企业信心和景气度持续抬升。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对记者表示,政策“组合拳”继续推动制造业企业利润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一季度,制造业利润增速同比增长7.6%,增速较2024年底上升11.5个百分点,高出整体工业企业利润增速6.8个百分点,为工业利润重拾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具体来看,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利润增长重要支撑。
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4%,较1至2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为32.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0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1至2月份增强0.6个百分点。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1至2月份同比下降5.8%转为增长3.5%,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两位数增长,增速达14.3%,拉动当月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两新”政策持续加力增效,对相关行业利润带动效果继续显现。一季度,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4.2%、9.5%,分别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3.4个、8.7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助动车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实现高速增长。
不过,工业部门仍在转型过程中面临挑战。马泓表示,一季度末,工业产成品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营业收入利润率降至4.7%。其中,私营企业利润增速较2024年底由正转负,表明工业企业资金周转承压,私营企业经营状况亟待改善。
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但同时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协同发力,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向好恢复有基础。
展望下阶段工业企业效益表现,马泓表示,在一系列支持政策配套影响下,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保持畅通,3月制造业PMI进一步扩张,预计工业部门生产开工有望延续此前连续两个季度良好的恢复势头。不过,“对等关税”等因素导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恢复有待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