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乡村蝶变/网络大V探寻赛罕农民致富经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647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通讯员:牛昆/段舒怡随着悠扬动听的音乐响起
身着傣族服饰的姑娘吹哨指挥

200余只百只蓝孔雀展翅飞下山坡

……

盛夏,从空中俯瞰,300亩网纹瓜大棚在田野里被传统大田农作物包围,非常醒目……

日前, “活力赛罕 美丽乡村”网络媒体行活动正式启动。

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多家网络媒体的记者朋友,一起探访榆林镇、黄合少镇和金河镇的新农村新科技建设成果。


农民纪喜平有100百亩网纹瓜大棚。

他说,网纹瓜亩产5000斤,一亩毛收入15000元,纯收入10000元左右,是传统大田农作物5倍。

这个内蒙古最大的网纹瓜种植基地位于呼和浩特市赛音不浪村,网纹瓜2013年从日本引进,经过6年多品种、技术积累,累计带动300多户种植户,培养40多名新型专业农技工人,270多人可在特定时间段就业。

通过科技加持,中华传统农耕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蜕变。与此同时,网纹瓜种植只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科技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除了网纹瓜,呼和浩特市百岁果蔬种植合作社、呼和浩特市欣丰生态农牧业小胖农场种植吊瓜、葡萄、火龙果、樱桃、油桃、香梨等水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呼和浩特市百岁果蔬种植合作社占地540亩,带动金河镇120户农户搞种植,是呼和浩特市大学生设施农业创业孵化基地,2016年获评国家级星创天地。呼和浩特市欣丰生态农牧业小胖农场采取农户+企业模式,将葡萄大棚交给农户管理,他们免费培训种植技术,按合同价收购产品,农民的种植风险降低,收入增加了。


2019年,潮岱村民庞建华放弃传统种植,尝试种养殖“稻田蟹”。他介绍,稻田养蟹利用水稻与螃蟹的生态关系,减少水稻农药喷洒和螃蟹饲料喂食,可以实现农民增收与生态改善双赢。目前,“稻田蟹”每亩收入可以稳定在5000元左右。


 “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科技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科技局副局长柴昕说,赛罕区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区里3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1家星创天地、148名科技特派员和50余家农业经济组织的科技引领作用,初步建立起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服务效能提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