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小花菇”做出乡村振兴“大文章”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1981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作者:李琰 杨籽鑫 柴廷欣
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作物收益不高,村民增收困难……这曾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广林村的真实写照。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广林村党支部细心谋划,因地制宜、适地而用,逐步探索出盐碱地发展新路子,建起花菇大棚。通过党建引领,充分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用“小花菇”做出乡村振兴“大文章”。
在广林村花菇种植产业基地的大棚里,村民王新禄正忙着采摘花菇,为菌棒注水。“咱家棚里长的花菇个大、肉厚、菇形好,用来炖肉、做馅、制香菇酱都可以,口感劲道、鲜美。”掂了掂手中的花菇,王新禄说道。
占地不到一亩的拱棚里,一排排架子整齐摆放,一袋袋菌棒上下排列,一朵朵花菇争相盛开。“大棚种植的优势就在于刮风下雨棚内作物不受影响,而且花菇是在架子上进行栽培的,不直接和土壤接触,特别适合在我们村这样的盐碱地上种植。”王新禄告诉记者,进入10月份以后,花菇已经开始生长第7茬,前6茬的收入早已进了他的口袋。“我家棚里前6茬总共收入76000多块钱,第7茬还能卖近10000元,7分地能达到这个收入,已经相当可以了。”王新禄说。
别看王新禄这小小的7分地就获得了好收成,可在花菇种植的领域里,种了一辈子大田的王新禄最开始还是个“门外汉”。“今年头一次尝试种花菇,大棚和大田完全不一样,但有技术员全程指导,我们根本不用担心种不好,而且村里建起了冷库,采摘了马上就能卖出去。现在我们都在学习种植技术,一门心思把花菇的品质提升上去。”王新禄口中所说的技术员来自于广林村党支部所引进的菌菇业龙头企业人员。在花菇种植基地里,采取“统一建设大棚、统一菌棒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出菇销售”的模式,由龙头企业从建棚、种植、管理和销售为农户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保障,农户负责自己棚内花菇采摘和日常管理。“俗话说,一亩园(大棚)十亩田。花菇基本上一个月一茬,一茬最忙的时候也就三至四天。这样看来,我也是相当于日收入近万了。”王新禄笑着说。
“按照‘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村党支部一方面和引进来的企业进行积极对接,另一方面和农户也进行沟通,使农户和企业之间形成比较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全村的花菇效益产值达到了170万左右。”广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旭介绍道。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