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雅尔图 耿敏
2022年,内蒙古颂达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那木拉与呼和浩特市一家代理公司签订合同,他们每年将按照订单生产500万元的奶制品,销售、开拓市场等均由代理公司负责。除此之外,上海、江苏、大连等食品企业也与他们达成合作意向,正式签约后,“颂达来”的日加工鲜奶量将达4吨以上。
从世纪之初时100平方米平房内简陋的奶食品加工小作坊到拥有600平方米现代化生产加工车间的传统奶制品加工企业,22年时间里,乘着奶业振兴之风,内蒙古颂达来食品有限公司从一个家庭式作坊成长为一家产品销至全国的SC食品企业,从只生产奶豆腐、黄油、楚拉等10余种传统奶制品到研发出水果味奶片、乳清糖、奶酪酥等50余种创新产品,如今绿色、纯正的“颂达来”奶制品不仅声名远播,发展势头也愈发强劲。
“颂达来”的故事,印证着“锡林郭勒奶酪”产业的风生水起。从牧民额吉手中接过发展接力棒的大学生女儿那木拉说:“风从哪里来?风在我们生活的锡林郭勒草原上。”
锡林郭勒草原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地处“世界黄金奶源带”,拥有发展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锡林浩特市、镶黄旗、正蓝旗、阿巴嘎旗、西乌珠穆沁旗等8个“锡林郭勒奶酪”主产区,奶源蛋白质含量达到3.6%以上,乳脂含量达到4%以上,高于全国优质奶含量。
如何从“天生丽质”到真正发挥潜能?这背后,是锡林郭勒盟逐步理顺产业发展机制,彻底打通产业振兴难点、堵点的实际行动。2020年,在自治区奶业振兴关键时期,锡林郭勒盟行署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盟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从次年开始,将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列入盟长督办事项,从多个方面有序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让“锡林郭勒奶酪”香飘万里。
——稳步提升奶源供给质量。通过中小养殖场改造提升、奶牛引进和良种繁育等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奶牛存栏规模,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传统奶制品原奶不足的困难。目前,全盟奶牛存栏共计25万头,2022年奶产量约49万吨。在保障原奶质量安全上,持续开展原奶质量抽检,从源头上保证“锡林郭勒奶酪”品牌产品品质,确保每一滴乳品都安全放心。
第二届锡林郭勒奶酪评选暨品鉴美食汇上展出的奶制品。(来源:“锡林郭勒日报”微信公众号)
——合理规划产业升级梯次。全力推进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和加工企业提档升级,建设锡林浩特市首放食品园区,积极打造镶黄旗产业园区,并完成正蓝旗奶制品产业园区的选址工作。从2021年开始,锡林郭勒盟已启动10家生产企业提档升级工作和110家标准化小作坊创建,截至目前,提档升级生产企业已验收通过7家,标准化小作坊已建设完成91家。
——着力提升产品品质。坚持品质驱动,先后发布实施27项传统奶制品标准,制定《2022年全盟传统奶制品食品安全抽检及评价工作计划》,积极争取自治区传统乳制品培训研发基地落户锡林郭勒盟,不断强化地方特色乳制品质量监管,为提升传统奶制品品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此外,积极推进奶酪追溯防伪体系建设,目前,“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追溯防伪系统已建成。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作为自治区奶业振兴的“主战场”和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的“主阵地”,2021年,全盟民族传统奶制品加工用奶量约54万吨,年奶制品产量约5.45万吨,实现年销售额约17亿元,主产区加工用奶量、奶制品产量及销售额均占全盟95%左右;现有地方特色乳制品生产企业20家、登记注册地方特色乳制品生产加工小作坊711家,分别占全区登记总数的62%和52%,均居全区首位。
一条条“干货满满”的政策措施,也让传统奶制品从业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我们相继完成了商标注册、条形码申领、家庭式作坊向标准化小作坊的升级改造。目前,日加工鲜奶量在1500斤左右,日销售额在5000元以上,去年的纯收入达50万元。”锡林浩特市呼德哎里奶食加工部负责人赛汉其其格表示,乘着“锡林郭勒奶酪”产业发展的东风,下一步将向成立奶制品公司的方向努力。
高端优质的奶源供给、逐步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品质可靠的各类产品、不断提升的品牌知名度……在推动奶业振兴之路上,风生水起的“锡林郭勒奶酪”产业,正成为人们眼中锡林郭勒的又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