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耀宗 敖胜军 张奥卓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和西镇翻身村村民吴俊德积极作为,带动村民更新观念,把闲置、散乱无序的土地整合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因地制宜开办村民助餐店,引领村社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2012年,一直在外经商的吴俊德弃商从农,回到家乡带领49户村民成立了达拉特旗翻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种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在种植过程中,吴俊德发现农牧民种田施肥过量、成本也高,于是在2019年,他投资45万元,引进测土配肥技术,购进了自动化配肥设备,有效地帮助农牧民降低了种植成本,推进了科学种田步伐。闲暇时间,他还乐于将自己所学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牧民。
得到实惠的农牧民,都跟着他种田。中和西镇翻身村村民刘蛇小说:“过去种玉米,村民用的是碳铵、尿素、二胺老三样化肥,时间久了,土地板结化严重,玉米产量也不高。自从合作社引进测土配肥技术和自动化配肥设备,土地缺什么补什么,化肥需要多少施多少,不再盲目施肥,每亩地投资成本减少近100元,玉米亩产达到2200多斤,每亩增产达300斤。”
“现在合作社拥有各种机械车辆10余辆,叶面施肥无人机7架,正在新建一处2000多平方米的仓储库,入社农牧民61户,合作社精细化管理土地5000亩,零散服务2万亩,服务半径已辐射到杭锦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等周边地区。从2022年冬天到现在,合作社为农牧民配肥1600吨,种子和地膜价格全部是厂家直销价。”吴俊德说,“2023年合作社将进一步推广规模化种植,实行统一采购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减少成本投入,提高经营水平,实现小田变大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我刚从合作社购买了150亩生物降解膜和600多斤玉米种子,加入合作社已经四五年了,合作社提供的农业技术指导、无人机喷洒防病虫害、喷施叶面肥等服务,让村民既增产又增收,跟着合作社干很放心。”刘蛇小激动地说。
“让村民手中有钱,更要让他们有幸福感。”这是吴俊德一直思考的事情。为了方便村里留守老人吃饭,合作社在2022年开办了村民助餐店,凡是村里68周岁以上的老人,一年交200斤白面,便可每天免费吃饭,68周岁以下人员,每顿饭只收5元,每年的农忙时节也是饭店最热闹的时候。“农村空气好,有熟人聊天,又解决了吃饭问题,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80岁的张永胜大爷前来吃饭时说,“年轻人在地里忙碌完,也可以来助餐店吃饭,回家还能多休息会儿。”
新时代,新作为。朝着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吴俊德正与村民们一道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