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以“固收+”为抓手,开拓中小银行理财净值化道路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124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作者:宝晓辉
自2017年以来,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一批监管规则重塑了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面貌。时代变革进程中,中小银行如何通过净值化转型,谋求更高效的盈利模式,成为一项挑战。作为当前市场上收益/风险比具有一定优越性且适合银行理财客户的产品类型,“固收+”有望成为中小银行得当运用、成熟管理的资管业务品类。
资管新规下,中小银行理财净值化趋势分析
2017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拉开了国内资管行业转型发展的序幕。
资管新规使银行理财领域产生了显著的良性变化。但是,旧时代银行理财产品在投研、产品开发、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缺陷也暴露出来。受制于规模、实力、资质、牌照、人才等因素,中小银行面临的“马太效应”尤为显著。
数据显示,率先完成净值化转型的银行在营收、净利润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中小银行如仍通过大额存单、利率债、同业存单等传统产品谋求解决方案,很难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竞争中,取得与大行产品的比较优势。
相对的,以固收标的为主,增加一定权益类配置的“固收+”产品,能够满足大众对当前银行理财的整体风格需求:谋求资产保值前提下可预期的增值。此类产品将有望在理财产品净值化时代成为中小银行未来吸引更多相对低风险客户的主攻方向。
对“固收+”模式的分析
近期,以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代表的“固收+”产品异军突起,反映出资金在利率下行周期中资产配置的新动向。
“固收 +”产品的定义与类别。市场一般认为,这类产品由“固收”和“+”两部分组成。其中,“固收”部分指的是投资管理机构选择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作为底仓,保障基础收益;而“+”则指的是投资管理机构适度配置风险较高的权益类资产、另类资产,并采取打新、对冲等策略,谋求超额收益。整体来说,“固收+”产品的风险介于权益和纯债产品之间,基本处于中低风险水平,风险等级大多在PR2和PR3之间。基于底层资产分类的不同配比,“固收+”既可以是债券型产品,也可以是偏债型产品,甚至可以是灵活配置型产品。
“固收 +”产品配置策略。“固收+”产品的产品配置相对灵活,这种灵活体现在“+”,也就是传统银行相对配置较少的部分。通常,可以分别从“+ 资产”及“+ 策略”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与固定收益资产的收益构建互补性的投资组合。在资本市场表现较好的时候,资金管理机构可提升股权性资产配置,并择机通过期权、期货等衍生品获取收益;在资本市场相对稳健或者波动巨大的时候,则可通过房地产、大宗商品、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等另类资产进行对冲。从策略视角来看,“固收+”产品可包括引入市场中性策略、管理期货(CTA)策略、期权策略等。
“固收 +”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固收+”理财产品由于自身波动较小,收益稳健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的宠儿,在遭遇市场巨幅波动的时候,带有“穿越牛熊”的“固收+”收益策略的产品往往回撤幅度更小,而在牛市过程中,“固收+”理财产品的表现又比传统纯债性质理财要高得多。“固收+”产品的风险收益大致呈现出收益稳健、回撤较小、向上弹性较大的特点,这也是由“固收+”产品自身性质决定的。相对于纯债基金或以纯债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而言,“固收+”产品风险提升有限,但收益则远超前者。
“固收+”产品的优势
整体来看,银行理财的客户相对存款客户更为进取,但相对基金和券商资管等机构的客户则更为谨慎。“固收+”提供了与其风险/收益预期匹配的风格,从实践来看,具有一定权益资产配比的偏债型产品也受到了银行客户的青睐。
伴随着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变局,及我国为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主动开启的逆周期调控,低利率成为我国市场新常态。2022年5月,我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进行了调整,其中1年期LPR保持不变,5年期LPR下调了15个基点,达到历史最低基准利率。为提高产品投资回报,在确保产品安全性的前提下,增配“固收+”产品成为了很多银行的首选。
中小银行应如何发展“固收+”理财业务
虽然“固收+”产品有着穿越牛熊的魅力,但其同时需兼顾股、债两侧的特质,也对投资机构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小银行,更需对此类产品有清醒的认识,并培养产品运作能力。
正确认知“固收+”产品,不可贪功,更不可冒进。“固收+”风险较小,但其权益属性不可避免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习惯刚性兑付的投资者往往难以接受固收产品的波动。通常,“固收+”中固收类资产占比不会低于 80%,但在实际配置过程中,出于高息揽客的心理,部分机构可能通过配置更多比例非标产品和优先股去尝试获取超额收益,导致产品因行情震荡而动荡不止。因此,加强固定收益类资产在“固收+”产品里的比重,降低风险,不贪功,不冒进,应是中小银行发展此类产品的起步举措。在与外部团队合作时,中小银行也应选择风格较为稳健,以基础收益为优先的机构。此类机构以保险养老金投资为代表,在回撤控制上相对更为严格,也与银行资金的风险偏好相接近。
对权益类资产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加强投资者教育。在银行产品净值化大背景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更多会依赖于资金管理团队的投研能力,中小银行应当尽早认清形势,抓住机会,广开言路,磨炼团队。此外,中小银行应该加强投资者教育活动,良好的投资者教育,有助于避免用户在涨跌时产生过度的心态变化,导致投资者因贪婪或恐惧,非理性地频繁申赎。此外,也可考虑通过设置产品封闭期等操作来规避风险,有效保证自身理财产品净值稳定。良好的投资者教育,有助于避免用户在涨跌时产生过度的心态变化,导致投资者因贪婪或恐惧,非理性地频繁申赎。此外,也可以考虑通过设置产品封闭期等操作来规避风险,有效保证自身理财产品净值稳定。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